2019年07月18日
書壇中堅 ·劉顏濤
添加時間:
古韻文心含弘光大——劉顏濤篆書藝術簡析
數十年來,顏濤攻篆事藝,勤學六書,通融古法,廣涉甲骨、金文、秦漢篆,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,可謂當今新一代篆學佼佼者。他的學術品質是思辨“,為學不作媚時語”。如今,三春月照千山路,十日花開一夜風。
萬古開胸臆。比起當代其他中青年書家,顏濤是幸運的,因為他生活在安陽這個中國文字之都。然而,他求學之路是艱辛并富有傳奇的。多少年后,當顏濤向我出示他的《硯邊吟草》與《創作手記》,陳述他多年硯邊尋覓的理念與風霜時,我吃驚他文學功底的扎實。其詩云“:寒窗苦守自高歌,兩袖清風鐵硯磨。廢紙三千君莫笑,滄江潑墨弄潮波。潛心鐵畫與銀鉤,日日鵝池鎖小樓。燕雀難追鴻鵠志,雕蟲寧不勝王侯?……”其求藝之志昭然可見。而“根深自有葉如云,習篆從來賴《說文》。小學未能通妙蒂,描摹徒見用功勤。獨憐古調弄雕蟲,周鼎商盤縈夢中。鼓鑄刀痕求筆意,更從殘破覓天工……”。更顯顏濤習篆之本。
通覽顏濤篆書創作,其特色有五:
一、重氣格
古人云“:書畫唯風韻難及?!狈菜?,氣韻生動為首要。篆須求高古。法別高下,情分雅俗,習篆應溯流而上,沿波探源,以習秦以上為高古,此乃避小家氣,顯大氣象。顏濤學篆,定格金文、《石鼓》,可謂聰慧之舉。重氣息,重立意,才能格調高。因此,他深知習書必師古,得古人之神理,縱心而不逾規矩,妄行而蹈乎大方,思游乎其中,精騖乎其外,得其助而不為所囿。甲金雖為鑄刻文字,首要的是“透過刀鋒看筆鋒”,重一“寫”字,重在研究時代之精神。環顧當今書法,以時弊之輕佻成時尚之怪異,涂、抹、描、畫、拖、掃,任筆為體,俗趣為新,棄經典規則而不顧,視高古氣韻而不屑,不合新時代之特質,唯求書家“個性”之張揚,此真“創新”乎?“高格”乎?
二、嚴法度
書法之法重在筆墨?!稌V》云“:篆尚婉而通,隸欲精而密,草貴流而暢,章務檢而便。然后凜之以風神,溫之以妍潤,鼓之以枯勁,和之以閑雅?!睔v代書家對篆學原理之精髓論述甚為豐富,對于大小篆之審美闡釋亦甚為精辟:小篆在于整,以規范純和之風格見長,尚柔而方;大篆在于散,以凝重恣放之形質取勝,欲敦而圓。先秦古文字的甲骨文和金文,契刻文字甲骨文之撲朔迷離。天趣盎然,鑄造文字金文之神秘深奧,詭彧雄渾,如今習篆者摒棄書法筆墨為基本構成的原則,單一追求其契刻或鑄造效果,照樣描摹其字形而不賦予筆墨神采和己意,那么此作品則為下品矣!顏濤十分重視先秦文字遺產屬性和大美精神,在深刻了解遠古文化背景、文字符號與審美基因對自己產生的感應與共鳴后,思索如何運用當代筆墨精神與技法去展示作者心中的遠古書藝。因此顏濤作篆,尤重筆法、墨法,中實逆入,裹鋒落筆,提鋒澀進,使轉活通,曲直合度,轉折以絞鋒作勢,以求圓融,又疾澀得當,血脈通暢,無平滑描繡之態。藉以濃淡干濕墨法靈活用之,尤善用渴墨,增其虛靈蒼茫之氣象,務求清剛、雋逸、稚拙與蒼渾。值得注意的是,顏濤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勇于通變,適應當代生活的審美轉型,注入自我的藝術語言元素,巧中寓拙,含蓄多變,古樸不失率意,變化不失法度,其筆墨變化充分顯現出“寫”的意態與內涵。
三、識得勢
古人論書,以勢為先。張懷瓘有“作書必先識勢,則務遲澀”的論述,其《書斷》云“:情馳神縱,超逸優游,臨事制宜,從意適便,有若風行雨散,潤色開花,筆法體勢中,最為風流者也?!睍r人以為僅行草求得勢,實則篆隸亦然。識勢,得于心而應于手,得勢才得法、得意。顏濤作篆,重取勢以強風采,往往把握結字之參差、大小、順逆、起伏、燥潤、濃淡、疏密、向背、疾徐、輕重,聚散和書勢欹正之變化,善于處理分間布白,展促向背,因體趨勢,自出機杼。尤其在顏濤的金文、甲骨成篇作品中,我們可以看出:作者掌握金文、甲骨少經營、多天趣、頗稚拙的特點,不拘定格,縱橫揮寫,依托其字勢、筆勢、體勢的窮極變化,悉心安排卻自然錯落,演繹出一幅大樸不雕的壯美圖畫。
四、善解構
平正、勻凈、連貫、挪讓和變化是篆書結體的基本法則。然其大、小篆結構布陣安排不同。篆書貴結構緊湊,以疏為風神、密為老氣。古人有“篆圓也,圓其用而方其體;隸方也,外呈方而內實圓”之精辟論述。篆之精妙,必體欲方而用欲圓,宜緊上不促下,中宮收緊,四周舒展。包世臣提出“九宮說”,以“中宮”統領“八宮”。篆書包圍式的結構顯得意聚而神不散。顏濤作篆,善字之結構,亦善行之布白。其一是力避“散架”之病患,二是注重“和讓”之體現。做到“違而不犯,和而不同”。既是遜讓停勻,布置合度,又能回抱照應,左右顧盼。真正領悟“以正為奇“”以收為縱“”欹而反正”之奧妙。此外,以現代形式解構適當引入空間布白處理,使整幅篆書作品融進個性化的現代藝術語言,這也是作者進行形式創變的一個有效嘗試,尤妙處在節奏處理,線條長短,正欹高低,疏密開合。以情勢勝,勝在勢旺;以氣韻勝,勝在韻盛,達到理性解構與自然情趣的有機統一。
五、求意象
中國書畫的本質特點是意象思維。中國書法精神就藝術本體來說在于它的寫意性,這種寫意性支撐著書法藝術的主體形態與本質特征?!段男牡颀垺?/span>“神思篇”中首先提出了“意象”——“獨照之匠,窺意象而運斤”。中國書畫中“心、神、情、志”都以“意”來概括,而“物、容、事”都用“象”來包含。在藝術創作中,意象是相生的“,情以物興“”物以情觀”是互動的。在篆書創作中求意象,就是求意境,善“造境”“寫境”。這一點,顏濤是著意追求的。他寫金文、甲骨,重意,是寫,不是描摹鐘鼎,是建立在情勢上的,他在理解造化與古人筆墨的同時,契入自己時代的情懷,這樣摒棄了簡單的書寫形式而悟到了中得心源的道理,師古而得法,師古而得神,絕無泥古之虞。他善用澀筆與渴墨,強化寫意,在師傳統與時代間開辟了自我寫意的藝術語言。營造篆書靜態美中古雅淳樸的意象氛圍,以空靈虛凈的審美哲學追求,達到筆簡意繁、墨少韻多的自由天地,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遠古的沖動、靈感飛馳的快意。我們常說杜少陵詩歌中一種重要品質是沉郁,生命的厚重一點一滴地表達出來了。顏濤求意,意貴沉郁,沉則不浮,郁則不薄,故而其金文、甲骨、秦漢篆均能彰顯樸茂蒼茫、遒渾清麗的風采,那種歷史的悠遠感、滄桑感躍然紙面。作者曾自云:善于篆籀用筆之法,自能骨力堅強,古拙醇厚,豐神雋永。筆格遒勁、渾厚有力從平心靜氣、神定氣閑中來,非徒駭眾人觀瞻:將筆橫臥紙上,刻意求剛,而枯骨干柴,淤穢滿紙,此所謂驚世駭俗者也!
作者:言恭達
上一篇
下一篇
公司旗下有中國書法出版社、中國書法報社、《中國書法》雜志社、中國書法網絡頻道、中國書法手機報等成員單位。
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
中國書法報微信
中國書法報微店
中國書法出版社
中國書法雜志社
Copyright ?2017 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7021681號-1 技術支持:云夢網絡